《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机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学校办学实际,结合师资队伍状况,立足现实,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并形成共识,以此为“灵魂”。全校教师共同参与构建适合教师发展的评价方案。在实践与尝试中,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实际上是解决了为什么评?评什么?由谁来评?怎么评等问题。即:明确评价目的、制订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者、选择评价方法和步骤。
(一)、评价目的(为什么评)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教师工作的现状做出诊断,找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评价所获取的信息,及时改进教师工作,调整教师发展计划,让教师明确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二)、制订评价指标体系(评什么)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教师个性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化。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一方面提出了本校教师的素质指标、职责指标、绩效指标等基本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发动教师自主提出发展的规划和评价的标准,以体现教师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1〉教师素质评价
1、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2、文化理论素质:评价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 (学生主体观念、全面素质的教育质量观念、教会学生学习的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念、竞争与合作的观念、质量与效益的观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念) ;文化科学素质 (相关学科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素质 (规划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诊断评价能力、理解交往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专业发展水平(技能与知识、潜能、培训的需求、期望)。
3、身体心理素质:评价教师广泛的兴趣爱好;热情诚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我调控能力;坚强意志品质;民主平等合作精神;期望与理想;忍耐与坚持。
〈2〉教师职责评价
1、育人管理职责:评价教师围绕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开展的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怀;满足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公正待遇的需求;满足学生获得帮助的需求。
2、教学科研职责:评价教师学习环境的组织(气氛、教室布置、教学资料的利用);教学工作(教学准备与教学规划、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的适应性、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的适应性、循序渐进与连续性、学业评定与进步的监控、纪律);教科研工作(研究与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与学校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与自身发展的适应性)。
3、协同工作职责:评价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教师与校外机构的关系);行政工作(参与教研组工作、参与年级组工作、参与学校工作、参与其他工作)。
〈3〉教师绩效评价
1、育人管理成效:评价教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实效;所带班级班风、学生品德;全体学生获得的尊重、信任、公正的待遇;满足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
2、教学科研成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氛围;教学资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任务适当;教学方式方法恰当;学业成绩评定科学;遵守教学纪律;教科研成绩显著。
3、工作成效:评价教师的教学关系融洽;工作关系协调;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学校等组织的相关工作。
(三)、确定评价者(由谁来评)
以学校为主,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同事、学生乃至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这里主体多,并不是目的多,主体之间还要建立对话与协商的机制,使发展性教师评价真正成为一种交互活动,使参与教师评价的人都能有所收获、不断促进共同发展。
1、教师自评
学校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帮助教师理解自评对其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教师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不断调整完善自我。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学校建立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与操作程序,并保证整个自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见附1:教师自评量表)
2、同事(同教研组)教师评价
同事(同教研组)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结合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等工作,在同事(同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的互评,用评价标准衡量评价对象。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看法,适时还可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同事(同教研组)教师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见附2:教师互评量表)
3、学生、家长评价
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首先,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其次,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权利。而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一方面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这同时学校一方面要珍惜学生、家长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不草率下结论,而是认真看待、分析,增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师自我。(见附3、附4、附5:学生、家长评价量表)
4、学校评价(考评小组)
学校各科室(考评小组)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对教师一学期或一学年来搜集和积累的档案材料,把教师自评、同事互评以及学生、家长评作为学校评价教师的参考,从而对学校每一位教师作出恰当的综合评价。并从中不断发现人才,争取机会为教师们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全校教师群体的素质向更高水平发展。(见附6、附7:教师发展性评价量表)
(四)、选择评价方法和步骤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法,应以有效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指向,在评价实践中提倡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课堂听课、学生的学业,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贡献等信息搜集的基础上,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为:评价的准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反馈。评价的准备包括组织准备和方案准备;评价的实施包括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复查面谈;评价结果的处理包括处理收集到的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确定发展目标;评价结果的反馈包括写出评价报告、反馈评价信息、建立评价档案等。